Day: July 2, 2016

雕蟲…絶非小技

Orchid Cuckoo Bee.jpg
Photo credit: Levon Biss

昆蟲對一般人來說,可能只是一些煩厭而無關痛癢的小動物。但對於英國人畢士 (Levon Biss) ,昆蟲是他攝影生命的一個重要部份。

畢士是一名專長攝影運動人像的專業攝影師,他的作品亦曾刊登於時代雜誌封面。畢士經常外出公幹,他希望有些攝影項目可以在他不用公幹的空檔去做。由於家裏空間有限,他只能拍攝一些體積較小的對象。有一天他的兒子在花園捉了一隻昆蟲,便促成了他拍攝一個以昆蟲為題材的微雕塑計劃(microsculpture)。

畢士利用他那3600萬像素的攝影機接駁到一個顯微鏡,然後把昆蟲分為大概30個部分。由於微距攝影景深有限,為了能拍攝超高解象度的微距相片, 畢士拍攝完一個圖像之後,把相機推前10微米(即大概頭髮直徑的七分之一的距離) 才拍攝下一幅相片,最後像砌圖一樣把每一幅相片拼貼起來。一幅完整的昆蟲作品大概由8千至1萬幅這些微距相片合併而成,而拍攝昆蟲不同部份 (例如眼或觸角) 的光源都要重新調較,他更要把拍攝下來的立體影像壓成二維影像。一幅昆蟲作品大概需要2至3個星期才能完成。

畢士分享部份圖片給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昆蟲部館長賀根博士 (Dr. James Hogan) ,當畢士把昆蟲圖片在電腦屏幕上放大再放大的時候,作為昆蟲學家的賀根博士看到那種鉅細無遺的昆蟲結構,實在令他感到驚訝。

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全英國第二大的昆蟲收藏量。賀根博士決定借出部分收藏讓畢士拍攝。但選擇甚麼昆蟲作拍攝用途一點也不容易,因為選擇的條件要考慮昆蟲的形狀丶顏色以及樣本的完整性等。而樣本也不能太過脆弱,並能容易清理,因為即使一粒微塵也能影響圖片的質素。

整個項目歷時兩年。畢士及博物館都希望把這些相片舉辦一個展覽,讓市民大眾可以用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昆蟲。為什麼這麼小的昆蟲竟然有這樣精細的結構? 某些結構是否有特別的功能?也許透過這種特別的微距攝影技術,可以讓大眾丶甚至昆蟲學家對昆蟲有前所未有的看法。

昆蟲微雕塑作品現正在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,在英國的朋友有空可親身看看,或到以下網址欣賞部份作品。http://microsculpture.net/

(Photo source: Levon Biss)